以诉讼方式强化黑土地公益保护
时间:2022-05-28
来源:宁安检察
作者:解学文
录入:郑云翔
审核:房然
宁安市人民检察院以诉讼方式强化黑土地公益保护工作成效
为种人参、农作物,12亩水土保持林被毁损,谁来修复?黑土地资源谁来守护?
宁安市人民检察院在对非法占用农用地的宋某提起公诉的同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宋某对毁林后果进行修复生态。
近日,法院以被告人宋某犯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对非法占用林地种植人参的宋某判处刑罚,同时判处宋某某承担人民币10803.07元的生态修复费用,支持了宁安市人民检察院的全部诉讼请求。这是自全省黑土地公益保护专项监督活动开展以来,宁安市检察院立案办理第七件黑土地保护相关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二年来,该院始终立足于公益诉讼办案职能,构建“刑事打击+公益保护+损害修复”办案模式,以诉讼方式,更好保护黑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粮食安全。
一、发挥刑事检察和公益诉讼双轮驱动作用,形成黑土地保护内部合力。制定《关于加强公益诉讼工作内部协作配合的工作办法》。一是建立受案标签制度。制作公益诉讼线索关联罪名梳理表交给案管部门,案件管理部门在案件受理过程中,发现刑事案件涉及黑土地保护,将案件起诉意见书进行标注同步移送公益诉讼部门。二是在涉黑土地案件的批捕起诉、公益诉讼办理过程中实现信息共享、相互移送、协同取证、配合出庭等联动机制,确保在刑事办案期限内完成民事公益立案调查、发布公告等程序。
二、理顺与审判机关的关系,构建黑土地保护协作配合工作新格局。一是与宁安市人民法院会签了《关于加强公益诉讼案件协作的工作意见》,与法院沟通研判区域内案件发展态势,形成黑土地公益保护的司法共识,加大司法保护力度,及时就案件的侵权事实、诉讼请求、判决执行等问题进行会商。二是以诉讼方式,夯实保护基础。加强与法院沟通研商,对于破坏黑土地资源的典型案件加强宣传,扩大案件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总结涉黑土地案件的诉讼规律,形成较为成熟的庭审模式,推动黑土地公益保护真正落到实处。
三、做优生态恢复后半篇文章,拓展黑土地多元司法保护新路径。依托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保障,积极探索多种手段实现公益保护,以多元化诉求解决方案,建立自行补植复绿、修复损害赔偿金、劳务代偿、代履行等多种方案,实现最佳司法保护效果。一是以“补植复绿+认罪认罚”,促进真心悔悟。将侵权人“补植复绿”的态度纳入认罪认罚的重要考量因素,针对刑事认罪认罚案件,侵权人自愿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承担民事责任且受损公益能及时救济的,在量刑时予以综合考量。二是以“跟踪监督+验收回访”,推进实现生态恢复。对法院判决支持的涉黑土地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做好跟踪监督,监督林业部门对侵权人补植复绿进行验收,并定期回访,确保生态修复取得实效。